•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湖北毕业生就业网!
  • 官方微信
  1. 首页
  2. >
  3. 创新创业
  4. >
  5. 详情

走近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得主

分享至:
2021年02月18日     浏览:8608 次      来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2月18日,李建成走红毯进入会场。 (柯皓 摄)

人物小传

李建成  196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在精密数字高程基准建立与维持、高程测定模式现代化、地球重力场建模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确定的工程化难题,将我国数字高程基准从陆地扩展到海洋,是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应用的开拓者。同时,依托所创建的理论体系,先后完成了100多个省级、市级和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区域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模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建成:

30年挑战高程测量世纪难题

“做科研工作一定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成绩。”出生、成长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李建成,1983年考入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合并入武汉大学),1990年师从宁津生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当初他选择“大地水准面”时,这只是一个比较偏门的专业名词,几乎看不到应用前景,但李建成却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30余年。

荣获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李建成说:“这是对我们科技成果的认可和褒奖,是我们武汉大学测绘人的骄傲,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热爱:坐“冷板凳”也快乐

“想要建造一座桥梁,没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桥梁就建不起来;南水北调工程,得不到精确的测量数据,水就调不过去。”李建成介绍,大地水准面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大到国防安全领域,小到修路、架桥、建房、挖隧道、绘制地图等,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够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国力。

国际大地测量界在上世纪90年代把“确定1厘米级精度大地水准面”列为本学科的世纪性难题,并作为测绘学科21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从米级、到分米级、到厘米级,再到亚厘米级,每上一个台阶难度越来越大。

我国地形极为复杂,居世界之最,大地水准面的精密确定尤为困难。自从选择做大地测量研究的那天起,李建成就向“确定1厘米级精度大地水准面”这一世纪难题发起挑战,力求建立一个统一精确的“全国大地水准面”。起初,“大地水准面”还只是测绘书本中的一个普通名词。但李建成“一旦选择了它,便一门心思扎了进去,乐在其中”。

团队成员、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说,无论春夏秋冬,总是能看到李建成在电脑前建模、编程的身影,挑灯夜战,干到办公楼锁门是家常便饭。

用30多年的时间,李建成团队实现了国家数字高程基准模型精度上的跨越,他们构建的中国陆海统一数字高程基准模型CNGG2015,精度首次优于1分米,实现了高程基准的高精度跨海传递,并率先建立了我国精度最高的省、市、区域的数字高程基准模型。

坚持:让湖北测绘科技居国内一流

在工程应用方面,李建成团队率先提出了利用数字高程基准面实现基准维持与高程测定的新模式,克服了传统水准网测量标石易破坏、难维护等难题,把我国的数字高程基准从分米级提高到优于1分米,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分辨率从5'×5'提高到2'×2',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快速精密测定海拔高程的能力,推动了我国数字高程基准的现代化进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该技术与模式在湖北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建设的湖北省、武汉市和荆州市大地水准面精度代表了当前我国省、市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最高水准,在湖北省天河机场和阳逻大桥建设等重大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合作,将成果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高程传递,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上述成果使湖北省测绘科技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团队成员回忆,李老师是一个非常具有刨根问底精神的人,哪怕是教科书上非常经典的公式和理论,他也一定会一一检验。“我们不会停止科研创新的脚步,将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继续为我国测绘现代化的发展,为湖北测绘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李建成目光坚定。

大会上,李建成作为获奖代表发言,他说:“我们正在进入智能化时代,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之利器’,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这对我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文俊  陈自才 吴江龙

2月18日,闫大鹏走红毯进入会场。 (柯皓 摄)

人物小传

闫大鹏  195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

闫大鹏长期从事工业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及光纤器件的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应用的开拓者。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25W脉冲光纤激光器产品,第一台100W、1000W、4000W、6000W、10kW和20kW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牵头起草了中国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相关科技产品和成套设备在航空航天、汽车、3D打印、先进焊接切割、国防安全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带动超过千亿产值终端应用市场,为打破国外垄断、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及激光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和国防效益。

闫大鹏:

历经艰辛打造“中国最牛激光器”

闫大鹏是山东人,一直从事光纤激光器的研究。2006年,他带着梦想来到武汉光谷,10多年过去,在社会各界支持下,企业已成功上市,产品发展到业内领先水平。对于此次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他深有感触地说,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在于能产生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转化为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

一生追光,不断迎接挑战

光纤激光器是继二氧化碳和半导体激光器之后的第三代产品,它由细如发丝的光纤来释放激光能量,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造船、飞机和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以及3D打印等领域。

2013年,闫大鹏的锐科激光研发出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光纤激光器领域的垄断。这一成果的背后,有他和团队多年的艰辛打拼和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闫大鹏回忆,“1996年我赴国外学习,学的是正在国外兴起的光纤激光器技术。当时出国学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尽快掌握世界先进的新技术,通过学习,我对光纤激光器有了些了解,却还谈不上精通,便继续留在国外钻研技术。”随后,他先后在国外大学、企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和光纤器件工作。2006年在武汉华创会上,当时的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向他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因看好华工科技提供的市场和平台,2007年成立了锐科激光。

创业后,锐科激光面临多重困难与挑战:国内市场大,但都是进口产品,如何与进口产品同台竞争?有些核心器件、核心材料全部依赖进口,价格贵,甚至还被禁运。此外,当时国内缺乏光纤激光器产业化的人才,尤其是产业链领军人才。

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每一个难关都要一点点冲破。这些年,通过产品性价比和服务打开国内和国外市场,通过引进国际产业链领军人才,培育上游产业链企业,形成光纤激光器上游和中游的闭环,实现了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企业要挑大梁

长期的创业经历让闫大鹏深深认识到,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在于能产生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转化为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近年来,政府也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意见,大大加快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

自主创新,企业要挑大梁!比如,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均强调企业牵头的比例不低于50%。2016年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kw光纤激光器及其核心器件研发”就是以锐科激光为主体来承担的,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20kw全光纤激光器的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少数厂商在此项目上的垄断,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闫大鹏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2020年,他获得全国劳模荣誉称号。“我在湖北实现了自己创新创业的理想,也希望更多专家为湖北、为中国贡献智慧。”(方琳  王潇潇